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比亚迪海豹:为了用户安心,将安全进行到底
2023-07-27 18:16:53    丁丁科技说

X 关闭

最新消息,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为验证CTB技术对电动车安全性的意义,选择了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次新能源汽车双面侧柱碰试验。在模拟真实严苛的场景下,测试比亚迪海豹叠加两次侧柱碰后整车的被动安全性以及电池安全性。

作为一名新能源汽车车主,我和大多数海豹车主一样对这次的测试结果十分好奇。不出所料的是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比亚迪海豹在TOP Safety双面侧柱碰试验中,挑战成功了主驾驶侧柱碰试验,副驾驶后排侧柱碰试验,以及两次侧柱碰后的电池包复用试验。

双面侧柱碰试验挑战难上加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往的电动汽车,存在诸多问题,安全因素尤为突出。对大多数的用户来说,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除了要考虑整车结构和乘员的保护安全性,还要考虑整车碰撞发生后的电安全,同样也是用户是否考虑购买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侧面柱碰相比起正面碰撞,碰撞点更集中,碰撞面积更小,会对车辆产生强大的“切割力”,这对底部装了电池包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考验难度极大。而本次试验采用了双面侧柱碰的形式,在单次侧柱碰的基础上极大的增加了试验难度,模拟更极端的连环撞击工况,对于新能源车型的考验难上加难。而比亚迪矢志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就需要解决困扰用户的多方面问题。

比亚迪海豹CTB顺利通过挑战

比亚迪海豹CTB在本次双面侧柱碰挑战中,使用同一台车,在一次标准侧柱碰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侧面柱碰。第一次碰撞试验,比亚迪海豹整车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角度,撞击254mm钢性柱,随后同一台车进行叠加第二次碰撞试验,以副驾驶后排撞击点进行侧柱碰

双柱碰撞实验:第一次侧柱碰

双柱碰撞实验:第二次侧柱碰

试验结果显示,比亚迪海豹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183mm,相比传统燃油车平均300mm左右的变形量,搭载CTB技术的海豹最大变形量减小了120mm左右。表明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很好地提升整车结构强度,确保从前到后各个撞击位置的结构安全,进一步验证整车安全。

当然,如此优秀的成绩离不开比亚迪先进自主的技术支持。在比亚迪的技术支持下,使得比亚迪海豹具有独一无二的强硬车身。相比传统车身结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的车身纵梁缩小了前机舱与乘员舱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材料本身的强度优势,并为力的传递提供更顺畅的路径。全平底板设计,让海豹的白车身侧向传力结构更稳定、更连贯。

乘员保护方面,在CTB优秀的结构安全基础和气囊缓冲保护下,整车中三个乘员保护指标也全部达到满分,最大化保护每一个用户的生命安全。

电池安全部分,两次碰撞后电池包仅在边框产生轻微变形,带电部分无损伤,电池包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形,电池包没有出现漏液、起火,整体结构稳定,并且在碰撞瞬间,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立即执行高压断电保护策略,高压系统电压在碰撞后的820毫秒内,迅速下降至安全电压区间内,有效保证驾乘人员生命安全。为了进一步测试电池包的安全性与稳定性,TOP Safety还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项更难的试验,将参与了两次侧柱碰的电池包重新装入另一台新车后,车辆可以正常启动、安全行驶,证明碰撞后的电池包功能性一切正常。

比亚迪海豹双面侧柱碰后电池上电成功

这得益于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整车三明治结构,发挥刀片电池既是能量体又是结构件的优势,突出的安全设计,使得电池的安全性能大大增强,CTB一体设计优化了传力路径,有效保护了内部的结构,表现突出。由此可见,在比亚迪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加持下,使得比亚迪海豹成为高品质出行的不二之选。

比亚迪海豹具有智能、高效、安全、美学的核心优势,集比亚迪多年电动汽车研发经验的之大成,承载着比亚迪对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的认知与革新。现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信比亚迪的创新之路也永不止步。

X 关闭

往期话题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