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展览馆科普一角。(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供图)
张家大湖湖面逗留的鸟类。
【资料图】
张家大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清淤现场。(通讯员 张俊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通讯员 陈飞
张家大湖面积6.53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67平方公里,是天门最大的湖泊。
从区位看:它位于天门北,武荆高速天门段距其5公里,是外地人入天门看到的第一个湖泊,是天门水环境的“窗口”。
从作用看:流域总人口4.4万人,耕地面积11.12万亩,是天门粮食主产区之一。
多年来,由于湖堤堤身单薄、湖底淤积严重,张家大湖作用渐失,水患渐生。在多方努力下,2022年,天门探索用全域、系统的理念全方位治理张家大湖,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建设全省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
主体水面仅剩万亩
九真镇杜场村8组村民尹中平祖祖辈辈临湖生活,这片大湖哺育了他63年,却也让他头疼不已——
曾经的张家大湖,岛汊棋布、湿地环绕,水草飘曳,荷叶缤纷,鱼鸭翔游,湖泊面积达十万亩。
后来,由于围湖造田、筑堤养鱼,水葫芦、绿藻等生态“杀手”泛滥,湖泊生态环境恶劣,昔日“颜值”荡然无存,主体水面只剩万余亩。
大湖治理刻不容缓。2015年,天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启动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退垸还湖、清理渔场,核心区域景观修复……到2020年,成功通过国家级验收,其自然旖旎的风光再次得以呈现。
好看是好看了,尹中平却依然乐不起来。
由于湖底淤塞严重、湖堤堤身单薄,每逢大雨,从湖里漫溢出的水就会淹没房屋和农田,干旱时节,又无水灌溉。
不仅如此,过去农药化肥过量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污染物指标超标现象严重,湖水水质堪忧。
“中看不中用,还是心塞。”湖面荡起的阵阵涟漪,犹如尹中平心中散不开的愁绪。
用新理念治湖
在张家大湖主湖区,两台红白相间的环保绞吸船像吸尘器一样,将绞吸装置插入湖底抽出淤泥,清出来的淤泥通过排泥管直送到岸边滩涂上。
“治理张家大湖,关键在于治淤。”张家大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万磊介绍,张家大湖平均水深1.8米,深湖区淤泥深度高达1.5米,致使当地防洪排涝以及农田灌溉受到严重影响。
“主湖区清淤工程量为215.87万立方米,目前已完成11%左右,清出来的淤泥部分用于加固堤防。”万磊介绍,清淤完成后,湖泊容量变大,调蓄能力将会大幅提升。
2022年,天门市与三峡集团合作开展汉江流域(天门)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利用PPP项目,启动张家大湖等6个流域综合治理子项目。
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总工程师彭道洲介绍,为提高张家大湖防洪排涝标准,改善灌溉条件,恢复调蓄和行洪能力、改善水环境,双方商定,采取截污治污、生态清淤、堤防加固、生态护岸、生境岛建设、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构建完善的现代水网,概算总投资2.31亿元。
正在扩建的张家湖泵站将新增排涝流量44立方米每秒,灌溉流量4立方米每秒,建成后将扭转张家大湖外排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解决张家大湖区域内涝问题。
绿水堰水库灌区是天门市重要粮产区,张家大湖是其水源之一。3月,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开工,将全面提升灌区蓄洪能力,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用水安全。
整个工程预计2025年8月完工,届时张家湖区域防洪排涝标准将提高到10年一遇,1日暴雨3日排完,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85%。
造血式修复
俯瞰张家大湖上空,只见一根根杉木整齐排列在浅湖区,围出两个蝴蝶样式的围堰。
“水中管桩所用材料是天然杉木,而没有用水泥桩。”万磊说,建筑材料中所含的大量化学添加剂对水环境会带来危害,而原木即使腐烂也不会对水体造成影响。
这两个围堰将被建设成两个生境岛,湖区还会规划建设若干滩涂,总面积达33.2万平方米。该生境岛将作为鸟类栖息地,供鸟类产卵及补食,结束以往鸟类只能在荷花丛里或岸边湿润地方产卵补食的历史。
张家大湖共有鸟类80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省重点保护鸟类30种,每年冬季,大约有2万只候鸟选择在张家大湖越冬。
“生态修复后,来这儿越冬的候鸟会增加到3万—5万只,不仅鸟类种群会增加,停留的时间也会变久,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负责人张先波预测。
“一个健康的肌体有自我修复功能,而水体也是如此。”万磊说,外力作用下的水体修复是输血式的,而最终希望张家大湖可以实现造血式修复。
万磊介绍,项目始终遵循生态环保原则,希望通过增强水体自净功能,满足生物生存需要,适宜水生动植物生息、繁衍,力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人水共融”的良好环境,最终实现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心存敬畏地开发
水天一色,田湖相连,喜鹊觅食,农民在田间劳作,四月的张家大湖一派湖光春景,颇具自然和谐之美。
春天的张家大湖,吸引人的不光是美景,还有美食。
湖区盛产慈菇、荸荠、莲藕、水芋、水芹、茭白、芡实、野菱等八种特色水产品,俗称“水八仙”。
九真镇龙背村党支部书记尹炳发介绍,“水八仙”对水质要求很高,如果水质条件差,极易腐烂,品质会大打折扣。“过去张家大湖重金属超标,‘水八仙’到3月份再挖,就已经烂了。”
如今,张家湖水质越来越好,“水八仙”的品相、口感及产量逐年提升。
“以前一亩田只能产3000斤慈菇,现在可产5000斤,亩均收入由3000多元提升到1万多元。”尹炳发介绍,因为水质改善,如今一直等到5月份再挖都没事。“水八仙”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年都会有游客专程开车来采购。
依托一湖清水,九真镇发展“水八仙”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1.5万亩,覆盖张家大湖周边9个村居。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士从事电商销售,该镇顺势成立“水八仙”电商产业园,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培育出“九真味”“九茨食品”等自主品牌。插上电商的翅膀,“水八仙”被端上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
目前,该镇正积极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集中打造集采摘、品尝、观光为一体的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并引进和培育一批水生蔬菜深加工龙头企业,丰富“水八仙”农副产品品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随着张家大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推进,张家大湖将迎来更深入的开发。
尹中平说:“不排斥开发,只要开发者爱护大自然。希望张家大湖一直像儿时一样美!”
记者手记
用好“新药方”
□ 张茜
天门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治水史。
天门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发达,是全省重要粮食主产区。治水,尤为重要。
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以张家大湖治理为例,需要统筹协调水利、农业、文旅、生态、自规等多部门,工程大、投入高、时间长。小打小闹解决不了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方式不可持续。
如何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着眼,统筹好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
省委省政府开出了一味“系统把脉、综合治理”的中医药方。遵此药方,天门市在省级确定的流域综合治理“底图单元”基础上,科学谋划建设全省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为全局计、为长远谋,抓根本、治根源,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走出了一条治水新路。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